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田家炳”杯师范生技能大赛一等奖+3

积极向上的 重庆师范大学 2023-09-05




近日,“田家炳”杯第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决赛圆满落幕。本届竞赛全国共167所师范类院校988名选手参加,参赛院校和选手的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本次参赛学科包括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9个学科,每校每学科推荐1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包含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模拟上课(板书)和即席讲演四个环节,全面深入地考察了选手的知识积累、创新设计以及临场应变等素质和能力。

经过激烈角逐,我校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项,获奖数量位居参赛师范院校前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获奖背后的故事吧!



有志者,事竟成


 思想政治教育组 一等奖 

陈荟先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级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


高中时期,陈荟先就在心中埋下了要深入学习思想政治的种子。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怀揣着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她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她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范生技能大赛的说课比赛中取得一等奖,为此次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良好基础。

“获得此次竞赛一等奖,来之不易,这需要不断挑战、不断付出。”在准备初赛时,陈荟先和郑瑜、向眉两位指导老师在备课上付出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她先熟悉高中7本新教材,从教材中挑选出有利于展示自身优势的课程,再将每个知识点进行串联,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特点和活动型课程的特色,具体的课程操作也必须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在备赛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在修改教案、准备参赛课件、精进准备教学设计、打磨模拟课堂、录制说课视频等环节上,指导老师给她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每一次宝贵的意见都能给她带来新的想法和思路。正是这样层层深入、步步落实,她成功入围决赛。

陈荟先与她的指导老师  郑瑜(左)、向眉(右)


成功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谈及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陈荟先表示在熟悉新教材和寻找案例的过程中,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越学习,越无知”,心态一度进入了低谷期。当面对各种压力涌来:决赛延期、为准备比赛独自坚守在寝室、决赛时长从两个半小时缩短为两小时,题库内容更加广泛……她也曾默默流泪。但泪水过后,她整装再出发,劳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放松自己,以一个乐观的心态去迎接决赛。面对决赛的变化,她更加关注时事政治,在初赛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教材,精简教案与课件,同时准备丰富的经典课程案例,更从容、更自信地去面对决赛中的各种挑战。

“如果抽到不熟悉的内容也要冷静分析。”当决赛抽到了准备略为薄弱的文化板块时,陈荟先想到了老师曾经和她说过的话。现场时间有限,但她依然冷静思考,回忆积累的案例,并在备课过程中逐渐找到了灵感。“之前的积累没有白费,适度的紧张也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她以一种良好的状态进行讲课,保证课程内容条理有序的同时,也与学生进行了有效互动。她认为,日常积累是师范生必不可少的素养,写好板书、教师仪态、教师语言等师范生技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熟练把握知识,才能有底气地在不同教学环境中随机应变。”这是她从多次试课准备中总结出的经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次国赛不仅给予她展示自己师范生基本技能的机会,同时还锻炼了她的专业素养,提高了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无论是对她备战考研,还是未来学有所成去找工作,都带来充足的信心与底气。

“做出了选择就得咬牙坚持,不要过分在意结果怎样,做好自己最重要。”陈荟先常常这样暗示自己,她用结果证明了坚持的重要性,在未来她也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人生道路进发。



用积累在时间的夹缝中开出成功的花


物理组 一等奖

罗昳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9级 物理学(师范)专业


距第八届“田家炳”杯师范生技能大赛决赛还剩不到24小时,物理组选手罗昳临时得知赛制内容的变动——题库增设选修课题、准备时长缩短及抽取模式更变。对于还未熟练掌握选修课程的她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险战。“我担心不能完美呈现课程内容、保证流畅度。”焦虑之下,她第一时间拨打了指导老师张菊花的电话。因为工作原因,张菊花未能一同前往决赛现场,但她在电话中用轻柔的嗓音鼓励着罗昳。这大大缓解了罗昳孤身一人的紧张情绪,让她迅速进入了比赛状态。现场,罗昳抽中选修课题“光的衍射”。拿到赛题后,罗昳立马开始仔细研究主办方提供的电子版教材。“还是有些小慌张,但我一直告诫自己要紧扣教材,保持说课过程自然流畅。”这两个“秘诀”是她分析往届比赛一等奖课程得出的结论。在她找到设计教学流程和制作课件的共通点后,备课过程就变得省时省力。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但她保持着镇定自若的心态,专注地完成手上的工作。距离现场说课还有二十分钟时,罗昳顺利结束了前期的准备,一条条理顺脑中的思路。现场授课流程开始,她站上讲台,自信从容地开场,仿佛为课堂而生。师生的积极互动也是课堂的一大亮点,随着一个个问题抛出,同学们的踊跃回答逐步加强了罗昳的信心。“我很感谢同学们的配合和反馈,在场的一位长发女生令我印象深刻,她一直在积极地回答问题,这让我表现得更加活跃自如。这份奖项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罗昳赛后说道。罗昳(右二)与获奖者合照


罗昳在决赛现场的授课风采为她赢得了一等奖的荣誉,她云淡风轻的背后藏着奔波的身影与经验的沉淀。临近决赛时,她恰逢通过南开中学的点招,这使得她需要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灵活利用每份琐碎的时间备赛。在比赛前一周,她还请假五天集中训练,只为能不断寻找比赛的感觉。

在时间安排紧张的情况下,“积累”是罗昳应对本次比赛的秘密武器。“任何事情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很感谢自己在大学四年里的积累,让如今的我能够熟练把握教材的内容。”罗昳坦言到,在生活中她常常会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养成导入思维、创新想法的习惯。此外,“多听公开课,向有经验的名师学习”也是她的“致胜法宝”。在此过程中,除了提升对教材的把握度,课堂节奏和师生互动设计是罗昳收获最多的地方。她掌握了合适的上课节奏,“老教师设计的问题很有深度,引发我思考该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去帮助学生提高物理思维,并过渡到后续知识。”在决赛时,她水到渠成的问答正是得益于在教学过程和面试中积累的问题设计经验。

对罗昳来说,这场比赛更多的意义在于与其他学校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赛促学”让她收获的远不止一本证书,更多的是开阔的眼界、漂亮的板书设计、流畅的说课模式以及新颖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罗昳从注重比赛经验积累、关注日常生活的物理导入以及熟悉教材结构三个方面向想要参赛的同学们进行了经验分享——“既要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去思考课程内容的运用,也需要提高自身对于教材的掌握度,增强制作课件的能力。”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曳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你真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用百分之百的真心回馈你。”从师以来,罗昳一直相信这句话。学生与老师的双向奔赴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讲台之梦”。未来,罗昳将继续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在物理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做好“教育的园丁”。



化压力为动力,持坚持为力量


地理组 一等奖

成漪澜

地理与旅游学院

2019级 地理科学(师范)专业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成漪澜抱着这样的心态一路闯进了决赛。经过了层层考验,站在决赛场上,她抽到了一门并不熟悉甚至可以称得上“陌生”的课程——《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着实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在紧张的2个小时准备时间里,她争分夺秒,先快速平复下内心的慌张,再根据经验,通读课文,一步步梳理知识点,随后用例子将知识点串联。同时,成漪澜还想到用台风这个区域性特点较强的例子作为课程导入。正是这份面对压力时的坦然自若,成功帮助她在赛场上“逆风翻盘”,获得了地理组一等奖的佳绩。

谈到“压力”,成漪澜感触颇深,备赛期间,压力似乎无处不在。比赛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一度使她喘不过气。但幸好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有父母与老师帮助。经历了两次点招的失败,成漪澜信心受挫。当了解到成漪澜在就业与准备比赛中艰难选择时,杨娅娜老师第一时间给成漪澜打了电话,安慰道:“无论你做任何选择,我们都理解你,尊重你,这是你的选择,相信自己就好。”杨老师的话给了成漪澜极大的鼓励,慢慢地成漪澜开始放平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准备比赛当中。由于疫情期间场地有所限制,为了更好地练习,父母在家中扮演起了她的“学生”,耐心听她上每一节课,并根据自己的教师经验,一步步从教姿、教态、用语等方面为成漪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如果我能让非专业的爸妈听懂我的课,那我的教学就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就是成功的。”在父母的悉心指导之下成漪澜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



成漪澜比赛现场

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坚持和努力,成漪澜始终秉持着“一版比一版好,一次比一次创新”的念头。从2022年暑假到比赛结束,选题、看课、讲课、搜集资料,成漪澜每一天的生活都被填得满满当当。她回忆,比赛选题非常重要,一开始她不知从何下手,陷入了迷茫。在杨娅娜老师的帮助下,成漪澜结合大赛主办方临海的地理位置和海洋类的热点话题最终确定了“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这一选题。确定选题后,从微信公众号到学术论文,从教材到教学参考书,只要与选题相关的内容,成漪澜一个也不放过。

在准备过程中,如何设计和打磨一堂课成为了成漪澜最大的难点,这关系着是否能吸引学生兴趣,是否能使知识点层层深入、通俗易懂。万幸的是,指导老师给了她许多帮助。结合成漪澜的学习情况,老师精准地指出她在大气环流、海洋资源等知识板块上的掌握过于浅陋,拘泥于课本,与生活实际脱轨。根据老师的指导,她决心先从教材开始,从必修的自然地理到选修的海洋地理,一点点罗列教材知识点,无数次观看网络上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和论文,再结合现实问题,不断设置问题链和教学活动。成漪澜谈到,在PPT和教案修改过程中,老师从课堂设计环节到标题字句的摆放,从采用更生动的海洋资源图片到讲解时的语调语态都不厌其烦地为她一一讲解,在十几次的PPT和教案修改之下,成漪澜最终带着“最完美”的PPT走进了赛场。

这次比赛,成漪澜收获颇多。决赛的现场准备环节让她掌握了如何迅速打磨好一堂课的技能。在现场与学生的互动也让她能够更加自如地与学生交流,灵活地根据学生的状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成漪澜说:“未来,我将会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不断砥砺前行,向着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前进!”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

重师一直在不断向前

让我们共同期待

  重师学子再创佳绩!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文案 | 张群苑 蒋梓欣 蒋欣蕾 龙筱清 何思雨 

卢青青 何涛 许建 全子雄(实习生)

封面 | 何涛

排版 | 邵丽莎 夏思扬(实习生)

执行编辑 | 沈薰玥 韩冰 夏思扬

责任编辑 | 胡帆 孙小珂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